曾经一度被西方国家误以为是中国的核反应堆的客家土楼,是中国历史悠久、风格独特、规模宏大、结构精巧的古建筑群,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。
这些土楼群大部分分布于福建南部地区,特别是龙岩的永定,也是参观者最多的地方。但也少部分散落在别处,例如平和、诏安、华安,漳浦等地。日我与另一位旅伴选的是共有150000座之多的南靖县土楼群。由于时间关系,我们只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,原汁原味的田鞻螺坑土楼群参观。
去年出席厦大85周年庆祝晚会上,曾经观赏了一部动人的交响乐,那是由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,郑小英教授说创作的《土楼回想曲》,曲罢掌声如雷,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土楼群大都健在偏远或深山地区,交通不是很方便,虽然有巴士通行,但班次不多,如果错过了,就得花相当长时间的带下一次的班车。因此,我们只好破费,请酒店柜台服务人员帮我们接洽到一辆私家车。拥车者小王,是个年轻小伙子。
他不讳言本身虽然是漳州人,但却不曾去过土楼。听说我们要去南靖县,认为路途还不太远,讲好价钱就开始上路了。
可是,走呀走的,小王发觉有些不太对劲,只好一边走,一边问。谁知路况越走越糟糕,一段泥泞土路过后,紧接的是凹凸不平的石路,再不就是正在修路,必须七拐八弯的绕路走。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,脸色阴沉,开始嘀咕,甚至表示要打退堂鼓。我明白他主要是心疼自己宝贝的车子。于心不忍下,我跟旅伴商量后,答应过后会给他适当的补贴,他这才勉为其难的答应继续前进。
不到200公里的路,我们来回却要花上四五个钟头。
包车的好处,是随叫随停。在文明的冲击下,我们沿途发现很多的土房子都已弃之不用,任其荒废。经过颠颠簸簸,爬山越岭,好不容易总算抵达目的地——天螺坑土楼群。据说凡是要进土楼参观者,都必须预先购买门票,我们当然也不例外。
我们先是被引导一个高坡上拍照。居高临下,事业果然不错。往下眺望,底下的土楼群尽收眼底,非常壮观。这是一处最典型,也是最漂亮的土楼群,名为“五朵金花”。由方居中,4座圆形土楼围绕在外。据说田螺坑是最壮观的国宝级与;土楼群组合群体。
客家土楼外形有圆形、方形、椭圆形、八卦形、半月形等,千姿百态,各具特色。虽然形状各异,但客家土楼也有共同之处,那就是每处土楼群都是聚族而居。换句话说,每个土楼就是一个大家族;每个土楼都有一个名字,例如永定有振成楼、如升楼、承启楼等,都是取自族谱里的祖训。
更有趣的是。每个楼都是同一个姓,而我们当日说参观的土楼乃是黄姓人家,共住了105户,556人。
在高坡上拍了一些照片后,我们就驱车下来,直接进入内部参观。先是进入一座圆形的土楼,也是客家土楼的典范。外围由两层所组成,从内到外,环环相扣。也许地处偏远,或许不是假日,参观者寥寥可数,正合我们的心意,这样就可以从从容容,细细品味,慢慢参观。
由大门进入,但土楼的大门并非一般的大门。脚一踏进去,眼界立刻为之一亮。原来圆形土楼一二层都不开窗,如果是双圈组成,窗则开在外圈,方便采光、通风和狙击外敌,最重要的是取其冬温夏凉的效果。
我和旅伴沿着楼梯,逐层参观。奇怪的是,四周寂静得有些令人不安。所有的人哪里去了?工作?还是外出?抑或是到其他地方闯荡“江湖”?
土楼的底层是厨房和餐室、饲养家畜等。我发现天井中有一口井(据说每座土楼都必须掘一口井),但因为现在都改用自来水,所以却弃之不用。第2层是仓库、储藏室。每个房间都堆满一袋袋的东西,该是存粮吧?更上一层楼是居室,空间大小形状一律。每个房门口还贴着崭新的春联,十分传统,也充满喜气。
过后,我们又到周边参观了一座方形的土楼。
客家人为何要建这么厚实而防卫性极强的大家族土楼呢?相信这是每个参观者心里的问号。根据记载,早在八九百年前,来自中原的客家人经过长途跋涉,迁徙到这偏远的山林之后,为了节省土地,一说是为了抵御匪患和发挥族人的守望相助精神,因而建造了土楼。明、清两朝最为兴盛。
这里的土楼人家,以务农为生,我们去时,正是柿子盛产的季节。人们将之晒干之后,再运出来售卖。另外还有挖掘各种山药,临走时,我们人手一大包,志在帮助消费而已。
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土楼群的建筑结构或民生实况的话,建议你不妨逗留在土楼特设的招待所三几天,肯定比我这充满来去有意思多了。
这些土楼群大部分分布于福建南部地区,特别是龙岩的永定,也是参观者最多的地方。但也少部分散落在别处,例如平和、诏安、华安,漳浦等地。日我与另一位旅伴选的是共有150000座之多的南靖县土楼群。由于时间关系,我们只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,原汁原味的田鞻螺坑土楼群参观。
去年出席厦大85周年庆祝晚会上,曾经观赏了一部动人的交响乐,那是由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,郑小英教授说创作的《土楼回想曲》,曲罢掌声如雷,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土楼群大都健在偏远或深山地区,交通不是很方便,虽然有巴士通行,但班次不多,如果错过了,就得花相当长时间的带下一次的班车。因此,我们只好破费,请酒店柜台服务人员帮我们接洽到一辆私家车。拥车者小王,是个年轻小伙子。
他不讳言本身虽然是漳州人,但却不曾去过土楼。听说我们要去南靖县,认为路途还不太远,讲好价钱就开始上路了。
可是,走呀走的,小王发觉有些不太对劲,只好一边走,一边问。谁知路况越走越糟糕,一段泥泞土路过后,紧接的是凹凸不平的石路,再不就是正在修路,必须七拐八弯的绕路走。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,脸色阴沉,开始嘀咕,甚至表示要打退堂鼓。我明白他主要是心疼自己宝贝的车子。于心不忍下,我跟旅伴商量后,答应过后会给他适当的补贴,他这才勉为其难的答应继续前进。
不到200公里的路,我们来回却要花上四五个钟头。
包车的好处,是随叫随停。在文明的冲击下,我们沿途发现很多的土房子都已弃之不用,任其荒废。经过颠颠簸簸,爬山越岭,好不容易总算抵达目的地——天螺坑土楼群。据说凡是要进土楼参观者,都必须预先购买门票,我们当然也不例外。
我们先是被引导一个高坡上拍照。居高临下,事业果然不错。往下眺望,底下的土楼群尽收眼底,非常壮观。这是一处最典型,也是最漂亮的土楼群,名为“五朵金花”。由方居中,4座圆形土楼围绕在外。据说田螺坑是最壮观的国宝级与;土楼群组合群体。
客家土楼外形有圆形、方形、椭圆形、八卦形、半月形等,千姿百态,各具特色。虽然形状各异,但客家土楼也有共同之处,那就是每处土楼群都是聚族而居。换句话说,每个土楼就是一个大家族;每个土楼都有一个名字,例如永定有振成楼、如升楼、承启楼等,都是取自族谱里的祖训。
更有趣的是。每个楼都是同一个姓,而我们当日说参观的土楼乃是黄姓人家,共住了105户,556人。
在高坡上拍了一些照片后,我们就驱车下来,直接进入内部参观。先是进入一座圆形的土楼,也是客家土楼的典范。外围由两层所组成,从内到外,环环相扣。也许地处偏远,或许不是假日,参观者寥寥可数,正合我们的心意,这样就可以从从容容,细细品味,慢慢参观。
由大门进入,但土楼的大门并非一般的大门。脚一踏进去,眼界立刻为之一亮。原来圆形土楼一二层都不开窗,如果是双圈组成,窗则开在外圈,方便采光、通风和狙击外敌,最重要的是取其冬温夏凉的效果。
我和旅伴沿着楼梯,逐层参观。奇怪的是,四周寂静得有些令人不安。所有的人哪里去了?工作?还是外出?抑或是到其他地方闯荡“江湖”?
土楼的底层是厨房和餐室、饲养家畜等。我发现天井中有一口井(据说每座土楼都必须掘一口井),但因为现在都改用自来水,所以却弃之不用。第2层是仓库、储藏室。每个房间都堆满一袋袋的东西,该是存粮吧?更上一层楼是居室,空间大小形状一律。每个房门口还贴着崭新的春联,十分传统,也充满喜气。
过后,我们又到周边参观了一座方形的土楼。
客家人为何要建这么厚实而防卫性极强的大家族土楼呢?相信这是每个参观者心里的问号。根据记载,早在八九百年前,来自中原的客家人经过长途跋涉,迁徙到这偏远的山林之后,为了节省土地,一说是为了抵御匪患和发挥族人的守望相助精神,因而建造了土楼。明、清两朝最为兴盛。
这里的土楼人家,以务农为生,我们去时,正是柿子盛产的季节。人们将之晒干之后,再运出来售卖。另外还有挖掘各种山药,临走时,我们人手一大包,志在帮助消费而已。
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土楼群的建筑结构或民生实况的话,建议你不妨逗留在土楼特设的招待所三几天,肯定比我这充满来去有意思多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