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October 10, 2012


他扒开了儿童文学一方沃土    t爱薇
--悼马汉   


  1 无“尘”一身轻  
     619日晚,接获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,马汉病逝的噩耗。第三天早上,我和两位学长,也是马汉生前老友,陈雪风,吴波,一起前往新山,送他最后一程。
    在瞻仰马汉遗容时,只见这位为马华文学事业献身数十年的同道、学长,双眼紧闭,面容安详地躺在六尺棺木里。心里默哀:老友:从此你解脱了所有的病痛、放下了尘世间种种俗务,以及不离不弃,长达半个世纪的笔和稿纸(他不用电脑),永别了至爱的家人、亲人,在另一个世界里安息。
     在那里,我想你会是快乐的。
     向来乐观、豁达的你,如今更是无“尘”一身轻,相信会格外地逍遥、自在、遐意。何况还有爱妻陪伴左右,这下你可不会感到寂寞,更不会吵作要“回家”了。
     记得你那同甘共苦的妻子,邱玉茵,生前曾经告诉过我一则趣事;据说好多年前,您那钟爱的独生女,深具孝心的彦庄,因为到英国陪伴老公进修,在即将结束研究工作时,特地邀请你们两老去那里旅游。可是,才刚抵达两三天,你就吵作要回国了。因为每天忙碌不已的你,乍然无所事事,十分不惯。结果惹得老伴负气地说,要回吗,你自己回吧。生性怕单独出门的你,只好无可奈何地留了下来。
     如今,你已经完全解放,放下所有的尘缘,安安心心地“休息”,因为,你确实太累了,我看得出来。
     想不到短短两个月,我就删掉了三位老友的电话号码,您是第三位,心里着实感触万千。
   
     记得生前您常半开玩笑地说:
   “爱薇,我希望你常来新山,一来探望儿孙,享受亲子之乐;二来也趁机跟我们这些老友聚聚,岂不两全其美?”他知道我每次下去新山,肯定会找他聊天、吃饭。对我这个学妹,马汉可是畅所欲言,言无不尽。如今,斯人已去,空留惆怅。
    永别了,马汉兄!
  
2涵盖三代粉丝的马汉
     出殡的前一天晚上,马汉家人为他举行了一个庄严的追思会。
     来自各地的友好,纷纷前来致意。其中括高教部副部长,何国忠,以及远自北海赶来的林华龙校长。大家都意想不到平时少出门的这位“宅男”,却是交游满天下,赢来众多友好的尊敬,确实是异数一桩。最为瞩目的,莫过于许多小朋友,在家长的带领下,也前来追思。我猜想他们都是马汉的小读者,再不就是马汉是他们父亲、爷爷的拥趸,所以我常对这位学长打趣地说:我们的确有够“老,连粉丝都涵盖三代人呢。

最为吊唁者赞赏的,就是马汉生前对后事的妥善安排。
据说在他到新加坡进行第二次医疗时,已经写下了后事处理的遗嘱,其中包括由谁来担任追思会的主持人、采取何种仪式等等事宜。

更别出心裁的是,家属尊其所嘱,特地在治丧处旁,举办了他本身的小型书展,除了展示了他生前的丰硕著作外、还有照片、各种文学奖项的纪念品等等,还吩咐将其遗著现场售卖所得,系数捐献南方学院大学,作为教育基金。无疑的,马汉的这些生前安排,不但遂了他的心愿,让家属能够从容地举办了一个逝者所喜爱的葬礼,让生、亡者两相安,确实值得让人借鉴。

3马华儿童文学的拓荒者
     马汉出道早,成名也早。
     远在1959年,就出版了第一本个人小说和散文合集:《听来的故事》。此后写作不辍,不曾停过笔,甚至在他病痛时,还在策划编写各种文集(我在他去世前的两个月与其相聚,马汉还滔滔不绝地跟我吐露了一揽子的出版计划)。
    
      我想,将来若是有人研究或撰写马华儿童文学史时,正如马汉所说的,有几位拓荒者的名字不能忽略,那就是马汉、年红、梁志庆、马仑、爱薇、高秀、方理、草莽、陈孟、草风等人,特别是马汉。因为他们的坚持、他们的努力、他们的呵护,马华儿童文学,才能从荒芜的贫瘠之地,长出绿油油的青草,开出红艳艳的鲜花,并引来了更多的爱花、惜花人,同心协力,犁开一片沃土。
     梁志庆同学说得好:
马汉是马华儿童文学的先驱作家,在马华儿童文学的进程上,占着‘史’的重要地位-----他不论在取材或行文方面,都贴近儿童生活,切合儿童的心理,他秉承童心和爱心,以真情去看儿童世界,使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读来温馨感人-----总的来说,马汉的儿童文学创作,已凭其厚重的分量,在马华儿童文学的进程上,立下了里程碑。”(引自梁志庆的《为少儿忙了40多年》
这是极为中肯的评论。
   
     马汉本身也毫不讳言地说:
“虽然,十几年来,为了搞儿童文学出版而尝尽了辛劳,听尽了冷言冷语,可是,如今毕竟看到了所种下的儿童文学幼苗,不但在一天天的茁壮,而且还有些欣欣向荣的现象,不禁‘老怀’大慰哩!(1989.5.1《搞儿童文学出版的苦与乐》
确实如此。
    “今天的马华儿童文学作者,几乎涵盖了老、中、青三代的文友,这是很好的现象,既告诉我们老一辈的朋友如何披荆斩棘,持续了数十年的努力,也宣告后继有人,显示出马华儿童文学来日可期,前程必定是辉煌灿烂的!“”(《一步一步走过来》)这是马汉生前最感欣慰的事。

4心目中的理想少儿刊物
   
    如果说马汉是马华儿童文学界的老行尊,相信应该不会有人反对的。在这一个领域里,他办过或主编过不少少年、儿童刊物或版位,其中最为人所怀念和津津乐道的,有《少年月刊》、《新明少年》和《小作家》,以及长期担任《青苗月刊》和《南洋学生》编务顾问和撰稿等。
   特别是《小作家》。这份少儿刊物,可说是凝结了马汉对儿童文学理念的心血结晶。记得他在一篇题为《我理想中的一份‘少儿刊物’》中抒发了他想办的一份理想少儿刊物,必须具备下列四个要点,那就是:

1. 少儿刊物一定要设法做到益智性和知识性的目标。因此,不但要有足够的篇幅,而且要做到每一页,每一行 都有高度的“可读性”。
2. 少儿刊物除了不要编写成“教科书”与“参考书”之外,还要避免让它成为一份“作业簿。
3. 一份成功的少年刊物,编辑人本身不但先要对“儿童文学”具有兴趣与认识,在编撰的时候,还要热情,有理想,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,把全副精神投入----
4.马来西亚出版的少儿刊物,是不能忽视本地写作人材,以及具有本地色彩与特色的作品的。
     这确实是马汉的肺腑之言。视马汉亦师亦友的嘉阳出版社社长,许育华先生,在他近期写的一篇悼念马汉文章时,说过这样的话:
    马汉也是出版界的重要推手。从七十年代开始,马汉永不言倦,为不同的出版社统筹和编辑了林林总总的儿童文学报纸、期刊、丛书等等,数量之多,难以计数。除了是大家所熟知的杰出儿童文学家,马汉也是50年来马来西亚华文出版界里一位重要的出版家。没有他,儿童文学出版不会那么精彩,也没有如此丰盛的收获;没有他,儿童文学将失去许多欢乐的声音。”。

      2003年初,马汉在嘉阳出版社社长,许育华先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,他理想中的这份 少儿刊物,终于梦想成真了。那就是《小作家》的创刊。不难想象,这位毕生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、推广和编撰的勤奋“园丁”,内心的喜悦,自不待言。其实,我和马汉对儿童文学的关注理念是相通的,正如我于1986年创办的《中学生》月刊一样。 
5出版《马汉少儿文学全集》
    记得刚荣获第十届“马华文学奖”的马汉,曾经喜滋滋地告诉我,近期他准备一口气出版五本新书,心里着实佩服他的大手笔,够勇气、够魄力,特别是当时(2008年)正值全球面对金融海啸肆虐的当儿,大家都在绞尽脑汁,如何渡过这个艰难时刻,而一生钟情于写作、出版、编辑工作的马汉,却准备利用所得的“马华文学奖”奖金,加上个人积蓄及家人的赞助下,将自己心血的文字“结晶”、汇集成册,实属难得。
   2006年,嘉阳出版有限公司,曾为马汉出版了一套为数12本,图文并茂,印刷精美的的《马汉少儿文学全集》,据说出版之后,广受读者欢迎。
   在创作方面,马汉可说是位多面手。他写成人文学,无论是小说、散文、杂文都有丰收;至于儿童文学,更是硕果累累。在他长达半世纪,50年的创作历程中,单是儿童文学 就多达50部左右,少儿读物超过100种以上,另外还有广受欢迎的作文指导参考书等等。
    而马汉的儿童文学作品,可以说是“品质保证”,他不会故作无病呻吟,追求辞藻美丽、浪漫、虚情假意,特别是儿童小说题材。常说生活是创作源泉,对一个热爱生活,关心生活的作家,凭其敏锐的观察力,往往会发现人们难以发现的“现象”,而这些现象,可能就是一篇或一部精彩小说的素材呢。
     最后,我想以李商隐的一句诗,来形容我这位学长、老乡、老友和同道,一生为马华儿童文学鞠躬尽瘁,无怨无悔的敬佩精神,那就是:
  “春蚕到死诗方尽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