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anuary 19, 2011

山丘上的寺庙--婆罗浮屠

众所周知,印尼是个回教国家,可是,在它境内,却矗立着好几座大大小小的佛教和印度教的著名寺庙,而婆罗浮屠(Borobudur)和巴兰班南(Prambanan)最为引人注目
中国的长城、埃及的金字塔、柬埔寨的吴哥窟,以及印尼的婆罗浮屠,被称为东方四大奇迹,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,受到保护和维护。
婆罗浮屠,谁是建造者?为何建造?似乎没有明确的记载。但是,经过一场场的天灾人祸(地震和人为的破坏),它至今依然屹立不倒,不免让人深思。
在印尼语中,庙宇被称为Candi,至于为何称为婆罗浮屠(Borobudur)?众说纷纭。无论如何,这座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洗礼,且处于火山众多的地带和茂密的丛林之中的大乘佛教建筑,今天能够保存下来,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奇迹。目前我们看到的这座寺庙,是后来不断的修复才能呈现今天的面貌。其中在联合国科文教组织于1973年的大力资助下,才能进行比较有系统的修复。2006年5月7日的一场6.2的里氏地震,曾经重创了中爪哇南部沿海地区,为日惹附近地区的城市造成严重的毁坏和人员的伤亡,但婆罗浮屠却安然无恙。每年这里迎来了百万以上的游客,是印尼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。
除了参观主要景点婆罗浮屠之外,我们还去了DIEN和PRAMBANAN两个著名的兴都庙,特别是名为Sewu Temple的后者,其历史的悠久,建筑的雄伟,都令人深深叹服。想到一千多年前,在没有任何起重器的帮助下,他们是如何将一块块数吨重的大石头放了上去?的确是个谜!
BROMO火山,原本也在我们的行程之内,但在抵达Sarangan准备前往时,却被告知火山还在喷发,潜在着一定的危险,即使远观,也不适宜,对我们这些大部分是“安蒂”、“安哥”的团员来说,冒险精神已经不复存在,危机意识却相对地增加,一听到这些负面的消息后,很多人都同意打退堂鼓。然而,就在回国的泗水机场上,听到吉隆坡一批为数22位的背包客,热情地描述刚“征服”BROMO火山归来的豪情壮志,甚至不吝地将他们拍到的精彩照片与我们分享,多少产生了一些遗憾之情。然而,在听到他们“登山”种种惊险过程后,又不禁庆幸我们取消这趟旅程,实属明智之举。
印尼气候与我国大同小异,这个时候雨水特别多。当我们从日惹一路到梭罗、SARANGAN和TRETES时,只见沿途一片清绿,青青的稻田,一路迤逦而去,非常养眼。这不禁让我想起那年到美国伊利诺州所看到的那一望无际的麦田,只是劳作的方式不同而已。
对我个人而言,我是蛮喜欢TRETES,这是个避暑胜地,有些类似我国的金马伦高原,不少欧式的别墅散布其间,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他们屋前屋后的庭院,都花了不少心思,修整得格外悦目,这里所出产的温带蔬菜,与金马伦不相上下。
入乡随俗,是我旅游的基本原则,特别是饮食。六天里,尝到了不少印尼当地的传统美食,虽然烹调简单,但非常可口(有山巴和辣椒搭配之故),有一道菜,而且是每餐必有的,就是瘦巴巴的kapong鸡,这种名符其实的土鸡,应该是最受欢迎的,可是由于烹调方式不同,结果端上来的鸡肉,不,只见鸡骨,肉已经不见了(因为烤的关系),大家只能望做那盘黑不溜秋的鸡骨干过瘾而已。
除了巴厘岛外,这也是我第二次踏足印尼境内,虽然路况不佳,而且经常面对堵车,短短的数十公里路程,往往非要在路上花上好几个钟头不可。

Monday, January 3, 2011

变色的亲情

有人说,羊羔都有跪母恩,乌鸦也有反哺心,但是,当我看了这则新闻后,心里却凉了半截。
事缘那天在新加坡的《联合早报》看到一则社会新闻(后来我国的某华文报也有转载),说是有个26岁黄姓年轻人,因为是长孙,所以祖母在两年前故世之前,也分得了一份九万多新币的遗产,而他的父母,是这份遗产的执行人和信托人。
后来,父母就在遗产中扣除了给他的教育费、电脑费和婚礼的开销费用后,将所剩的交给儿子。但儿子却拒绝收下,认为父亲不应该扣除这些费用,要拿回祖母给的全数。多日后,看到父母对他的抗议没有任何反应,于是,不惜翻脸,将亲生父母告上法庭,说是要讨回公道。
这算是公道吗?
根据列为答辩人的父亲解释说,儿子念大专的费用,是从他的公积金教育计划中提取支付的,而拖欠大学的电脑贷款他是担保人,至于儿子跟中国籍女子结婚的费用,是他之前亲身答应要尝还的。现在,这桩民事案件还未审理,将来判决如何,不得而知。
儿子告老子,在东方社会是比较罕见的,因为华人家庭都认为“家丑不外扬”,何况是清官难理家内事,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最好你们自家解决就是。然而,在僵持不了时,唯有诉诸法律,到了这步田地,大家唯有撕破脸来细说从头了,说来这是件很不幸的事。所谓“血浓于水”,有话好说,有理就清。
我在想,这起案件,是否导因于之前沟通不良而造成的后果?父亲在扣除所有费用之前,是否跟儿子预先说明?儿子的教育费用,既然是从老爸的公积金提取,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是老子赖以后半生活命的最后一根稻草,现在既然继承了这笔遗产,理该还给老人家?何况父亲也只是一个技工(报载),不是百万富翁。
这则新闻,不仅让我想起十多年前一位朋友亲口告诉我的故事。
朋友是个小学教师,育有四个儿女。长子中学毕业后,央求父亲让他到国外升学,但他表示无能为力,更何况下面还有三个小的,而自己已经是快要半百之人,再过五六年即将退休,所以好言劝他在国内的大专就读算了。谁知儿子却不能理解父亲的难处,执意要到国外深造去,说是外国的文凭比较吃香。后来他还替父亲建议:不如将目前住着的房子拿去银行抵押,他还信誓旦旦对父亲说:毕业后赚了钱,我再给你另买过一间。父亲一听,不禁愕然,他想不到儿子竟然会想出这样的主意。
经过一个晚上的考虑后,隔天,朋友就这样告诉孩子:
“如果你一定要爸爸这么做,可以,我可以将这房子卖掉让你出国,不过,你先要跟我到律师楼去订个合约,说明你学成之后,你必须将卖掉房子的钱如数的还给我。”
“爸爸,有没有搞错,我可是你儿子耶,难道你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相信吗?”这下轮到儿子愕然了。
“孩子,不是我不相信你,是因为这房子是我唯一的财产,如果你不还给我,将来我怎样过活?再说,要是你一去不回头,我又找谁去要回这笔钱?”
“老爸,你未免太过份了,父母亲给儿女受教育不是天经地义的吗?”儿子辩解道。
“话是这么说,这也得看个人能力而论,哪个做家长的,不希望儿子多读点书呢?”
“你不帮忙我达成愿望也就罢了,何必想出这么一条‘屎桥’来为难我?”儿子气愤愤地说。
听了朋友这个故事后,心里真的是很有感触。
最近我还在中国听到一个新名词,叫做“啃老族”。
中国在一胎化政策下,每个孩子几乎都当宝似的地捧在手心呵护着,无形中养成了他们骄纵、自私和依赖的性格,认为父母给他们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。所以等到供完大专教育后,有些并不急于找工作(现在大学毕业生,工作也并不好找)于是,索性就待在家里让父亲母亲养着,反正有现成的房子住,有免费的三餐吃,衣服被单还有人替你打理,何必急于去打一份牛工,看人眼色?等到两老双脚一伸,一切还不是全归于自己?
在我们那个时代,期盼的是“养儿防老”,现在呢?则是“老来养儿”。不过,下一句的“积毂防饥”,我是赞成的。聪明的老人,是应该“未雨绸缪”,不让别人为难(甚至是自己的子女),也能过个有尊严的晚年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