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December 10, 2010

婆媳非要“战争”吗?

去年的某一天,小媳妇看到一则有关办公桌椅大减价的广告后对我说:
“妈妈,您不是在找一张可以调整腰背的工作椅吗?有家公司在打折,我陪您去参观一下如何?”
这个小媳妇处事干脆利落,不喜欢拖拖拉拉。盛情难却,不忍拒绝。于是,婆媳俩立刻驱车前往市区,找到了这家公司的陈列室,店主是个中年妇女。经过参观、试坐,比较下,最后选定了一款高背通风,可以调整前后高低的椅子。在交付定钱时,老板娘突然问我:
“这是你的女儿吧?真好,陪你来买东西。”我笑了。
“她是我女儿,但不是我生的。”老板娘睁大眼睛,似乎不明白我话中之意。
“她是我媳妇,不是女儿。不是说女婿是半子,媳妇不就是半个女儿吗?”
对方恍然大悟地笑了。
“真难得,媳妇陪着家婆出来购物。”
俗语常说,女儿贴心,因此,一般上都是女儿陪伴母亲、购物也好,旅行也好。 在某些人传统刻板印象里,总以为婆媳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女人,只因为中间夹了个关系他们一生的重要人物。一边是含辛茹苦,抚养、培育他们成人、成才的母亲;一边是付托终身,准备相依相爱到老的伴侣--妻子。
尽管他们之间所扮演的角色不同,但他们对这个男人的爱,是不容置疑的,更无法被对方来否定。
只要母亲和儿子的血缘一天不被切断或否定,妻子与丈夫的关系不破裂或无效,婆媳之间的相处关系,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脱离了传统的包袱,作出太多的改善。“相见好,同住难”,似乎是一句颠扑不破的老话。两个来自不同家庭教养,之前完全是陌生的两个成年人,一旦做了夫妻,虽然基于爱情力量而结合,但是,环境变了,身份不同了(从人家的女儿到成了人家的妻子、媳妇、母亲),在在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适和磨合,何况是生活在两个时代不同的人。
现代人都崇尚小家庭,因此,不少夫妻婚前都会约法三章,务必先买好房子,才谈婚论嫁。说好听是不要搞到关系砸了才分开,说到底是不希望有长辈“阻手阻脚”,自由自在过两人世界,充其量节庆生日回家一起吃顿饭,算是尽点孝心。好在现在的老一辈,经已想开了,一般都会尊重年轻人的选择。如果你看不开,想不透,那是你自己自寻烦恼,气死没药医。
我有两个媳妇,目前是跟小儿子和媳妇住在一起,另外还有个两岁多,非常可爱的孙女,一家和和睦睦地相处。也许是母亲的身教,让我会尽量学习去当个开明、包容还有同理心的现代婆婆。我母亲目不识丁,但在我眼中却是个很有智慧的女人,在她身生前,四个媳妇虽然各居一方,只有过年过节才回乡相聚。虽然聚少离多,她从不在我们面前讲媳妇的是非,因此赢得媳妇们的尊敬。所以,当我成了人家的媳妇后,我也非常尊敬家婆。为了跟她做良好的沟通,还下了一番苦功,学好客家河婆话,我们俩相敬如宾,记得有一次,她还偷偷的跟一位来访的亲戚说:我这个媳妇能文能武,她呀,不但能拿笔写文章,还会拿锄头种菜呢。无意中听到这些话后,让我感到十分窝心。
记得有部电视剧:《女人何苦为难女人?》我没看过,但非常认同。
婆媳相处,贵在包容、理解和体谅,毕竟是两个不同时代成长的女人,观念、看法不同是很正常的,如果能够彼此尊重,例如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,年轻人可以当作参考,避免实践时重滔覆辙,而不一定要依从。而年轻人有不少新观念,学东西快,作为长辈的,不妨放下身段,“不耻下问”。只要记得,那个疼你、爱你的老公,是人家辛辛苦苦养育长大成人,你要怀着感恩的心,去感谢那个赐给你这么一个好男人的婆婆;作为婆婆的,你也必须感到高兴,多了个女儿,还帮忙你照顾好你的宝贝儿子呢。
我在想,既然媳妇变成婆婆的角色只是时间问题,如果每位为人媳妇者,能够多以体谅和尊敬的心情,来了解婆婆,并与之真心共处,这将可以从婆婆的经验中学习,或许可以避免自己在晚年出现的一些问题。
只有在年轻媳妇时种下的善因,才能享受到老年婆婆时的好果。

Sunday, December 5, 2010

祭之丰,不如养之厚

日前收到一张特别的请柬,那是一位老友的后辈,准备为去世三年的母亲,还有去世将近20年的父亲,,举办一个隆重的功果超度祭拜仪式,即福建话的所谓“做功德”,邀请亲朋好友前去观礼外,过后还会有丰富的素宴款待。为了举办这件“盛事”,据说兄弟们合资准备了一笔高达五万令吉的预算,作为这次的开销费用。
我与这位老友相交有年,所以,对他们的家庭情况还算是熟悉。
老友育有七个孩子,五男二女,丈夫经营轮胎店生意,算是小康之家。没料到就在他42岁那年,被验出患上肺癌,而且是属于晚期,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医治,花尽了所有的积蓄,最后还是挽救不了生命,走了,留下一群楼梯级的儿女,还有留待清还的债务。在面临丧夫之痛外,老友不得不咬紧牙根,一肩扛起了整个家的生计,吃力情况,不言而喻。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七个子女,总算拉拔长大。其中三个儿女,因为成绩出色,先后获得国家和社团的奖学金,进入国内外的大学深造,让老友深感安慰。
劳劳碌碌了大半生的老友,眼看着儿女一个个成家立业,心里也在暗自庆幸,苦尽,即将甘来,准备好好享受余生。为了生活,为了责任,她几乎忘了自己,午夜梦回,深深感到自己失去的东西太多了,因此在心里许愿:今后一定要过好每一天,才不会对不起自己。最先想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邀朋友一起到国外去走走,开开眼界,让疲惫的身心,彻彻底底地休息一下。
然而,没想到命运之神又再次跟她开了一次不好玩的玩笑。
就在老友准备第三次出国,和姐妹淘出发到西安旅游去的前一个星期,一个不小心,在冲凉房内跌了一跤,这一跌,可真是非同小可,不但跌伤了腰椎骨,连股盘也裂了,孩子们只好将她紧急送进医院。经过医生评估,伤势严重,必须立刻动手术。
祸不单行,这次的手术并不完全成功,股盘是矫正了,但却伤到脊椎神经线,从此必须以轮椅代步。这个打击,对倔强的老友而言,实在太大了。学成后在国外居住的一儿一女,获知母亲跌伤的消息后,也带着家人赶回来探视。现在,大家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,今后由谁来照顾这个半残废的老人家呢?“家庭会议”召开了一次又一次,各说各话,似乎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。有人建议:请个女佣回来专门服侍母亲,但有人立刻提出反对,说是报章揭发这些女佣如何如何虐待老人的新闻还不够多吗?母亲向来跟老大同住,而且还帮忙他带大四个孩子,应该知恩图报吧?谁知老大却苦作脸说:我家房子不够大,孩子多,如果再加个佣人,那不就更难了?
你一言,我一语,最后大家还是没法取得共识。
眼看弟妹不日就要打道回到国外去,大家心里不免着急起来,这烫手的山芋还没人接手呢。于是,就在他们启程的当天晚上,长兄发言了:
“既然大家都没时间照顾母亲,这样吧,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母亲送去安老院,那里有专人服侍,还有医生,母亲是大家的,费用嘛,就由大家共同负担,不知弟妹们的意思怎么样?
这话一出,立刻有人点头同意。
“如果我们这样做,妈会同意吗?”当小学教师的妹妹,老五有些顾虑地说。
“不同意也得同意,问题是现在她行动不便,有多麻烦?我们要工作,要拼事业,谁也没法照顾她。去安老院好过待在家里,最多我们不是找个设备比较好的安老院?”家私生意做得不错的老三接口说。
老妈独自将七个儿女养大成人,而七个儿女却无法照顾一个母亲,最后不不能不带着遗憾,在安老院终老余生。
今天,看作这张精美、考究的另类请柬,心里有太多的感触。